擺脫受害者心態
我最近買了一本新書《吳若權》的【其實,你不是你以為的自己】,其中有一篇《擺脫受害者心態》---
每個人的潛意識裡,都有一座「心牢」,讓自己以「被辜負、被忽視」的姿態被囚禁起來。經年累月產生了「既不被愛、也不值得被愛」的信念,因此固步自封。唯有正視自己的委曲從何而來,才能打開枷鎖,重獲自由。
多數具有「受害者」心態的人格養成,都與童年經驗有關。當一個人從小累積不公平的感受與經驗,不論自己再努力,都感到無能為力,就很容易養成「受害者心態」。
讓我覺得最特別的是作者提到---你應該重新做一次選擇:你要繼續當一名「受害者」,或是改變自己成為一位「求生者」?「受害者」只會停留在原地,繼續不斷抱怨;「求生者」會開始想辦法,採取可以改變命運的實際行動。
說真的,我以前經常提到《受害者情結》,最近第一次看到【求生者】這個名詞,是另一種轉換思維吧!
從我以前被詐騙金錢,到這三個月來被鄰居的噪音干擾晚上的睡眠,我都自認為是一個(受害者),而今,如果我要當一個《求生者》,是否應該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在惡劣的環境中,好好地(生存)下去呢?
曼芸《Nada》
全站熱搜